《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5日06版)
  楊碩來自河南省內鄉縣的一個大山裡。父母年逾六旬,母親沒有工作,父親是退休的鄉村小學教師,哥哥長年在外打工,整個家庭的收入全靠父親微薄的工資支撐,再加上父母身體欠佳,昂貴的醫葯費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2009年秋,楊碩來到天津科技大學,踏上求學之路。生活的拮据沒有壓倒楊碩,反而激發了他要做生活中強者的信心。他知道無論生活怎樣艱難,路還是得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不僅要成就自我,更要支撐家庭。
  令人堪憂的家庭狀況不容楊碩像其他同學那樣坐等父母每月定時發過來的生活費。在國家獎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的幫助下,楊碩順利入學並開始了自食其力的大學生活。
  四年中,他只回過兩次家,幾乎每年寒暑假都會留在天津打工。一天做三份家教,輾轉奔波,他為了省下五毛錢,一直等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兩公里以內的路程他會步行走過去。生活的艱辛讓楊碩更加堅強,也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學習與兼職占據了他所有的大學時光,談到他這些“輝煌”的兼職史,楊碩笑笑說這些都是他最大的財富。在兼職過程中他不僅學會了自力更生,還收穫了很多社會經驗。
  楊碩早早明白學習的重要意義,從不怠慢任何一門課程,積极參与老師的科研活動,認真準備各類競賽。2013年,他憑藉四年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獲得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資格。四年裡,他曾先後榮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20餘項獎勵和榮譽。
  對於幫助過他的人楊碩心存感恩,並決心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2011年3月,作為學生黨支部副書記的楊碩帶領支部同學來到濱海新區偏遠的農村小學——寧車沽小學支教,與寧車沽小學共同編寫了濱海新區第一部高校與小學合作的校本教材——《趣味科學》,並自覺承擔起“趣味科學”課程的講授任務。兩年的堅持,讓大手與小手緊緊的握在一起。四年來,他接受愛、理解愛、傳遞愛。
  生活有了保障之後,楊碩開始著手於科研活動,2010年,他組隊參加“挑戰杯”大賽。幾十個日日夜夜裡,他和同伴們為了一個標點符號而反覆斟酌;為了一個概念而多方調研;為了瞭解最前沿的學科知識,查找了千餘篇文獻……最終,他們的團隊共同完成的“琥珀酰化殼聚糖的製備及在特種紙中的應用”課題獲校特等獎,併成功進入天津市複賽。
  不僅學習上取得了成績,在社團活動中他也是一馬當先。從一名普通的學生記者,到部門負責人,再到分管了三個部門,管理著近50餘人團隊的記者團副團長,他是這個讓人羡慕的團隊中的佼佼者。2010年秋,他臨危受命任職常春藤網站主編。為了擔當起這份責任,他犧牲了無數個休息時間堅守陣地,帶領團隊完善網站制度,規劃網站欄目,策劃新聞選題,使常春藤由弱變強,由單一到綜合,直至成為科大門戶網站。“很多事情,只有親自去做了才會明白、才能收穫。”
  常思肩負之責,人生不輟;時懷感恩之心,人生不悔。一路走來,楊碩的“頭銜”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大,每一項工作他都努力做到最好,他所依賴的是實實在在的實幹精神。不畏艱難,不怕吃苦,使他成為老師、同學眼中最“靠譜”的人。  (原標題:楊碩:寒門出賢才 酬勤自鏗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71tehf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